歐意app下載
歐易是一家勇于創新的數字貨幣交易所,提供先進的金融產品。我們為全球180多個地區的數百萬用戶提供尖端的數字貨幣交易和盈利服務。
更新時間:2023-06-13 14:52:22
一、案情簡介
(以下案件為真實案情,僅做了匿名化處理)
2021年是各種挖礦項目起飛的一年。隨著Filecoin項目的成功。很多沒來得及“上車”的創業者們,又把目光瞄到了BZZ這個“天王級”項目中。小四(化名)在發現BZZ的商機后,在2021年專門成立了個A公司。并以A公司為主體,對外出售BZZ礦機及節點。
由于A公司只是一個空殼公司,雖然注冊資金看起來有幾百萬。但實際上并沒有任何實繳資金,除了租賃辦公室等基礎投入外,沒有進行過任何投資。即不具備IDC資質,也不沒有礦機硬件的組裝、進貨渠道。針對這個問題,小四的解決方案就是在華強北找個檔口進行合作。在小四的強大推廣能力下,A公司很快就通過售賣節點和BZZ幣賺的盆滿缽滿。
但好景不長,僅僅三個月的時間,BZZ就從“天王級”項目變成了“天亡級”項目。主網至今都沒有正常運行。BZZ的幣價更是從一開始的200多U,急速掉到了1U以下。不僅如此,A公司合作的華強北檔口也卷款跑路,并沒有建立任何的BZZ節點。所以相當于客戶什么都沒拿到。A公司也迎來了客戶的圍堵,紛紛要求退款。多番協商無果后,客戶成功的讓公安機關立案偵查,公安機關很快就將小四及A公司的主要負責人都拘留后送進了看守所。
二、無罪辯護
小四在被刑事拘留的第一時間,他的朋友就找到了郭律師。律師介入后,經過多方面的了解案件事實并進行分析,決定做無罪辯護。向承辦警官、檢察官進行了詳細的論證,最終檢察院以證據不足為由不予批捕,緊跟著公安機關就釋放了小四等人,并將案件終結偵查。前后總用時僅37天。
至于無罪的理由,則是緊緊圍繞詐騙罪的行為特征進行了論述,大致有以下幾點:
1.從虛構事實、隱瞞真相的角度來辯護。A公司宣發的資料均來源于BZZ項目方,作為連個美工都沒雇傭的“勤儉持家”型公司。小四等人對外宣傳的PPT等材料中,除了官方資料,就只有自己公司的簡短介紹。雖然公司介紹里看起來A公司是很高大上,注冊資金幾百萬的公司,但人家小四也確實沒撒謊。只不過利用了客戶分不清認繳和實繳的信息差,以為注冊資金高就是有實力。然而這一點甚至連民事欺詐都構不成。因此,小四等人并沒有虛構事實、隱瞞真相。
2.從引起客戶錯誤認識并購買的角度來辯護??蛻艨吹降亩际荁ZZ項目方的公開內容,且A公司雖然有一些預測性的表述,但也是根據BTC、FIL、BZZ等各個幣種的真實K線圖做的投資性預測,也并沒有向客戶宣傳過任何不在項目方公開內容之外的,諸如什么國家支持、央企背書之類的內容。因此,從客戶的主觀意愿來看,客戶本身就是要投資BZZ,A公司提供的也是BZZ,并不符合詐騙罪規定的讓客戶陷入錯誤認識并購買的行為特征。
3.從非法占有故意的角度來辯護。雖然最后因為檔口跑路的原因,客戶連個節點也沒拿到,看起來是人財兩空,而且A公司確實截流了部分資金(利潤)。但實際上,A公司才是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,而不是最終的客戶。因為客戶和A公司之間的民事合同關系并沒有被打破。A公司需要對客戶承擔的僅僅是民事責任。因為A公司主觀上始終都是在進行平等的民事交易,因此而獲得的利潤,并不是非法占有。至于合同是否有效等問題,則是民事問題了。
以上就是郭律師為小四進行無罪辯護的主要觀點。實際上的辯護意見是要比這個長的多的,不過核心其實還是在分析民事欺詐和刑事詐騙的界線。關于這一塊,大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參考一下郭律師的上一篇文章《為什么買賣幣錢貨兩清仍可構成詐騙罪》,里面詳細的分析了詐騙罪的幾個核心辯護焦點(刑民交叉的臨界點)。
三、律師寄語
很多人可能都認為詐騙罪作為自古以來的一個傳統罪名,應該是已經有了一套很成熟的認定標準才對。但事實上,隨著新興概念和模式的不斷出現,也給詐騙罪的認定帶來了更大的挑戰。罪與非罪的區分標準也越來越細致入微,這也要求不論是刑事控告,還是刑事辯護,都必須更精細化的才能夠取得相應的效果。
承辦律師:郭志浩律師,北京市盈科(深圳)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律師、數字經濟法律事務部主任、法律科技委副主任、西北政法大學兼職教授、山西農業大學客座教授、國家首批三級(高級)區塊鏈應用操作員、深圳鏈協法律專委會主任、山西省法治教育研究會理事、“區塊鏈應用操作員職稱考試”教材編撰人、中國法學會成員、盈科全國優秀律師。曾辦理國內眾多重大敏感類案件,并成功進行數起無罪辯護,為多家知名企業的經營管理難題提供法律解決方案。其經典案例已編入中國法律出版社《辯策》《盈論》等著作。多次受邀《中國產經新聞》《民主與法治》《中國經營報》《對話律師》等國家級期刊的采訪,CCTV華夏之聲、新京報、法治日報、深圳特區報、廣州日報、浙江日報、南方都市報、南方周末報、財經雜志、時代財經、界面新聞、第一財經、天目新聞、金色財經、財經鏈新、鳳凰新聞、華爾街見聞、中華網、金融界等多家知名媒體均有相關報道。
點擊更多評論